高句丽是什么意思?

词条 高句丽(高句麗)

拼音 gāo gōu lí

注音 ㄍㄠ ㄍㄡ ㄌㄧˊ

高句丽是什么意思

高句丽
基本解释
(句gōu)朝鲜古国。中国史书多称“高丽”。公元前后形成。公元427年建都平壤。与南部的百济、新罗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相互间战争不断。668年灭亡。
-----------------
国语辞典
高句丽gāo gōu líㄍㄠ ㄍㄡ ㄌㄧˊ
  • 国名。东晋以后据有今辽宁省南部、朝鲜北部等地,为唐高宗所灭。

    高句丽的其它解释

    • 高句(gōu)丽(lí)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余人,后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韩国、朝鲜,中国及韩国、朝鲜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
    • 高句丽极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

    高句丽(汉语拼音:Gāogōulí、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朝鮮語:고구려/高句麗,前37年-668年),,也作「高句骊」,又名「句骊」、「勾骊」,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据《好太王碑》、《三国史记》和多部中国《二十四史》记载,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高朱蒙,南下在卒本川建立高句丽。建国后,高句丽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餘、沃沮、东濊並吞併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被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

    高句丽立国705年,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曾在与倭战争中击败入侵朝鲜半岛的倭寇,并在与隋战争中击退隋朝数十万大军。高句丽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略涉今日的中國东北、朝鲜大部及韩国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

    高句丽的造句

    1、大军围了几个月丸都城,派出的斥候回报,长白方向有高句丽援军出现,时值秋末冬初,公孙度担心将士久战疲惫,下令撤军。

    2、高句丽愿和辽东结百年之好,永不背弃。

    3、时值五月,本应是公孙度二次东征的时候,却因辽东、高句丽两家结姻通好,歃血为盟而告终。

    4、待大唐军撤兵後,便勾结高句丽的残余分子反叛大唐,于是自大同江以南的那些被大唐收回的、历史上曾几千年都属于中国的领土又得而复失了。

    5、疾驰中的高句丽的骑兵纷纷马失前蹄,轻则重伤,重则坠亡。

    6、同时,高句丽屡遭隋军剽掠攻击,自己又主动毁坏稼禾,实行坚壁清野,虽顶住了隋军进攻未致亡国,但三年不种稼穑,野无青草,举国饥荒,亦举动困弊,难以招架。

    7、:高句丽,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人名用字,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

    8、在太宗临死之前,曾经立遗诏罢止二伐高句丽,这充分说明他心中完全清楚此次征辽很勉强,风险很大,胜算不足。

    9、高句丽军民面对强敌不屈服敢于保家卫国,利用天时地利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善战善谋及表现出的民族自尊心可歌可泣,其以弱抗强坚持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事迹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10、在其撤退途中,高句丽军队又给其以沉重打击。

    11、隋文帝大怒,遣精兵数万前往征讨,只可惜道路难行,粮秣运送艰难,再加上高句丽人依仗地利不停地袭扰粮道,数万大军无功而返。

    12、辽东一地户口数万,公孙度治理之下民殷国富,又与高句丽、扶余、三韩等族交好。

    13、炀帝对高句丽的战争使隋朝元气大伤,终于在六百一十八年被唐朝取代。

    14、复兴高句丽的热潮在韩国年轻人中掀起波澜。

    15、月,唐军攻破高句丽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

    16、天子被围天下骚然,两次亲征高句丽后,大隋元气大伤,三十万精锐府兵全数命丧辽东,再加上群盗并起,以致天子被围,竟然没有多少兵马前去营救。

    17、沙河上游可有狭隘险要处?我要建坝拦河,水淹高句丽

    18、汉武帝时置玄菟郡,属县有高句丽,因族名县,其地约当古盐难水及小辽河流域。

    THE END